4°C寒潮下的社区食堂上海怎样保障老人的温暖“食”光
发布时间:2024-01-25 17:03:21

  平凡的日子里,袅袅炊烟,最抚人心。舌尖的味蕾中,社区食堂的方寸天地飘满了家的味道。

  市人大专项监督调研显示,“助餐服务”是中老年人最在意的养老项目。有媒体曾邀请网友票选“喜欢上海的理由”,“社区食堂”票数遥遥领先。

  图说:1月23日,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梅园社区食堂一位老人的午餐。 实习生刘天时 摄

  社区食堂的发展牵动人心。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年来上海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加力增效,新增社区长者食堂41个。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社区食堂正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既要老人吃得好,又要吃得便宜,社区食堂怎样减轻经营压力?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何与服务的质量以及社区发展的速度相匹配?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社区食堂的建设与管理,为这“暖心暖胃”的方寸之地能够“长久飘香”建言献策。

  昨天(1月22日),上海今年首场寒潮来袭,局地气温普遍低于0度。今天中午,东方网记者来到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梅园社区食堂。

  去年夏天,东方网曾推出《社区24小时》系列专题报道。再次来到梅园社区食堂,变化的远远不仅仅只是季节。

  图说:为便于老人放置拐杖,陆家嘴街道梅园社区食堂在餐桌边上加上了拐杖夹。 实习生刘天时 摄

  东方网记者在现场发现,相较于半年前,梅园社区食堂悄悄地增加了一个暖心的小细节。为了方便老人摆放拐杖,周纬栋和他的团队在餐桌下增设了一个拐杖夹,社区里的老人不必担心无处安放的拐杖等工具。

  而同时,这家开门就能望见上海“三件套”的社区食堂,依旧面临着相似的生存困扰。厨师长周纬栋告诉东方网记者为了控制成本,近期食堂相应减少了进货,“各品种蔬菜少了5斤,荤菜少了3斤左右。”

  “虽然进货成本下去了,但食堂的菜品和送餐服务不仅不能下降,甚至还得进一步提升。”话音未落,周纬栋骑上三轮车,在寒风中踏上了社区送餐之旅。“社区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热情,更需要在经营上精打细算,也需要在模式上细水长流。”

  “社区食堂的送餐模式过于单一了。”上海市人大代表罗旻泓也关注到了周纬栋提到的问题。罗旻泓代表表示,对于老人而言,先有的社区配餐模式过于呆板,老人们只能送什么就吃什么,“这两天天气严寒,有的老人之前没有订餐,但这几天想要送餐上门,已经没办法提前约了。”

  有趣的是,罗旻泓代表的建议也得到了社区食堂运营方的反馈。陆家嘴街道梅园社区食堂运营方,上海缘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鲁小锋告诉东方网记者,包括他们在内,已有一些长者食堂运营方正在研发针对老年人的送餐上门服务应用软件,老年人可提前预约时间、选择想吃的餐食。

  鲁小锋说:“我们正在研究设计送餐上门的软件,老年人的可选择性高、选择周期也灵活。虽然前期会有一定投入,但这也是我们提升为老助餐服务品质、拓展为老服务范围的一项尝试。”

  图说:陆家嘴街道梅园社区食堂今日特价菜为10元的葱油鸡腿。实习生刘天时 摄

  此前,在《社区24小时》采访中,鲁小锋认为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一些人力、水电煤等固定的成本是存在的,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并非长久之计。“目前我们在9个区运营了36家社区长者食堂和28家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未来一定不是着眼于某个点位盈利,而是食堂点位小而精、批量化发展。”

  对此,罗旻泓代表也表达了相似的想法。她表示,社区助老食堂可以作为社会企业为老服务的切口,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市场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有效供给激发老年群体的有效消费需求;开发出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推动“银发经济”发展,食堂这一方寸之地也可以开展更多社区为老活动。

  “一块大排要10块钱,有老年人反映社区食堂太贵了。还有的活力老人喜欢到处逛逛,但因助餐补贴仅限于户籍地范围,去别的社区食堂享受不到助餐补贴心里有失落感。”

  今年两会,罗旻泓代表提交了《关于提升社区养老机构服务发展水平的建议》,她告诉东方网记者,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质量控制问题是她关注的重点,各区和街镇社区长者食堂的服务标准不一样,希望能统一标准能尽快出台。

  社区食堂建在了家门口,却因人户分离挡在了门外,养老补贴为啥不能在家门口享受?罗旻泓代表了解到发出这样疑问的老人不少,“市人大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过半数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实现‘补贴跟人走’。”

  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打通补贴统筹,令符合条件的老人自己选择,可在全市任意一家社区长者食堂都能就餐并享受户籍所在地的优惠政策。

  同时,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龙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丞俊告诉东方网记者,平时在工作中也有不少老人表示由于人户分离,无法享受助餐补贴。不过,黄浦区先行先试,全区34家“老字号长者餐厅”与2家社区长者食堂率先实现了全区通享优惠服务,“我们黄浦区的老人只要出示‘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就餐,就能享受相应的折扣。”

  全市180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中的96个汇集在黄浦区,其中一半以上是餐饮企业。中心城区,寸土寸金,黄浦区依托资源优势,先行先试,推出“老字号长者餐厅”,开展老字号跨门店跨品牌通享试点……

  1月17日,热播电视剧《繁花》迎来大结局后不久,居住在徐汇区华泾镇盛华景苑的刘阿姨在社区食堂点了一份“宝总泡饭”,配上腐乳、萝卜干、咸鸭蛋,与三五老友坐在一起“茄山河”,享受着一段在社区食堂的静谧“食”光。

  紧跟热点、网红打卡……近年来,社区食堂也开始“卷”了起来。不仅在餐品种类上“百花齐放”,部分社区食堂甚至引入了“流量密码”,一些网红食堂也在去年应运而生。

  “越来越多元化的社区食堂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同样需要冷静对待。”市政协委员竺越告诉东方网记者,“社区食堂的初心是普惠性,我们在鼓励社区食堂做出特色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食品安全的底线和经济实惠的原则。”

  今年两会,竺越等多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升社区食堂服务能级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提案》。

  “社区食堂应当打破当前千篇一律以本帮口味为主的布局,根据所在社区居民结构特点,增加简餐轻食、素食素斋、运动餐、时尚轻饮等形态和品种。”竺越告诉东方网记者,社区食堂的底线“不变”,但在一些运营细节上可以主动求“变”,例如菜品、口味、服务细节等。

  她认为社区食堂的运营者要保持定力,不管如何“进阶”,始终将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照顾就餐保障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保持街镇、社区老人适度优惠,并在食堂营运细节上维护好老年人和的安全与便捷的基础上,针对白领在内其他就餐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尽量丰富饭菜品种供给。

  此外,竺越等委员还在提案中表示,社区食堂应当以“食”为根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审慎嵌入其他服务功能,避免太多不相关内容“拼接”后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对正常经营造成干扰。她建议,应当鼓励并探索店中店、首店嵌入、品牌叠加合作等模式,凸显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化优势。(东方网记者 陈丽娜 卞英豪 实习生 刘天时 蒋嘉慧)